2013年12月21日 星期六

四念處受持總論(1)…阿含正法印社團facebook

◎.四念處受持總論(1)…身、受、心、法四念處的內觀禪修。 四念處內觀禪修,是佛陀正法主修科,必修課,它是37道品之先首四品,八正道的正念的修法,也是七菩提分中之念覺分的內涵,是佛陀在世最後的附囑,心要以戒為師,安住於四念處的緣由。今四念處的修習善學,此四念處各分四階段善學,合之共有16階的次第修學體證,依照此16階的修習善學如下綜合論之:(尚有與四聖諦相應的四念處內觀,詳見初級版內觀禪修法要)… 首先進入坐姿調姿,左右臀部接觸處的感覺,兩手放置處的感覺,雙腳重疊放置安穩的感覺,覺知那穩穩的坐姿全身的感覺;再來調心,放下日常事務的心思,攝心令心與定靜相應,放鬆心情;次則進入調息,令呼吸自然輕鬆,不要用力,初始可作六次放鬆式腹式深呼吸(副交感神經的刺激,令人放鬆),再回到注意力所緣點,或鼻端下或腹部的起伏(適合高血壓者,妄想多者),妄想妄念多者可加入同步覺想,以攝心在所緣,不離開所緣。…… 16階的修行,從第一階開始,以鼻端的呼吸及其呼吸出入觸覺為所緣,初始要降服五蓋的妄想心,攝受心神,寂止於出入息的一緣上,由鼻端下鼻孔處所緣,能如是專注攝心約10 ~30分鐘(基本專注力),進而由鼻端至下腹部中線為所緣線,培養正念正知的如實觀照中線全程,如實覺知過程中的所有感受,若能觀察過程清清楚楚無間斷,所有中線內的覺受或內容也清楚無失察的話,則再往下階修習覺知氣遍滿全身,如實體證呼吸與身體的關係,此階段乃於一呼一吸中,如實觀照覺知氣遍滿於身體週身各處,全身表面毛孔也隨著出息入息在一呼一吸似的,能如實覺知觀照到身體表面的呼縮吸漲的運動,隨觀到哪兒就覺知氣到哪兒,或如實覺知到皮膚內有輕微的顫動、脈動、推動、漲縮、酥麻癢、加冷損,溶化般變動,甚至電麻般的流動頓動,四肢手腳與身體的振搖擺的氣動,以及體會到息粗急短、息弱微慢等與身體緊張、放鬆各情況的觀係,如是回復到鼻孔端所緣的出入息,再由火大、水大、地大、再觀回風大,如實觀察覺知到四大十二特相的觸動的展現,真實瞭解到此色身乃由地水火風四大因緣所組合,並無有一個真實不變的我在操作,修正身見是我的錯覺與觀念,當如是體會後,此時呼吸平靜自然又放鬆,漸漸息微慢緩而長,而身心來到很輕鬆柔軟舒暢,甚至生起喜樂心,心境空明定靜,如入初禪的八觸十功德,但智功德的等自覺智不與四聖諦無漏思惟相應者,不會產生!… 第五階到第八階的受念處修息善學…由第四階所生起的喜樂為所緣,如實觀察覺知喜樂,或開放六根所引起的受念處,如實現觀生起何種情緒緒,如實覺知此情緒生起,來自六根的那一觸,如是修學覺知為世間八風所動搖的一切心行,若已起貪瞋癡,初學者則當以止息之道如味患離與思惟修六明分想,四正斷止息一切貪瞋癡的心行! 如是如實以情緒為所緣,做如實的觀照,不抗爭、不批評、不認同,使情緒在如實覺知下消泯在生滅無常中,如是調伏轉化負面情緒,作情緒的主人來管理自己的情緒心境;或於靜態禪坐,離五欲五蓋諸食想之有覺有觀,由初禪入定生喜樂到離喜安樂住,住三禪正受,善見善入!… 第九階至第十二階是心念處的修習善學…受念處已能漸習止息所覺知的貪瞋癡的心行,是以開放六根後,於喜貪瞋怒所引起的種種覺想、種種心境,能如實觀照覺知到,於八風所動搖的心,是否有起欲心?貪瞋癡污穢的心?大小高下程度為何? 有無修斷調伏?心有止息得定靜否?發生頻率是否愈來愈少? 甚至有時可覺知到離欲定靜清淨寂滅的心境出現,靜心的諸法喜也跟著道跡而來,而善知善見其本患滅道,如是體證心本非我,故此正念正智無擾動的心,是一種無我無我所的心境,可如實覺知到此種正念正知的心定,因而掃除八風動搖的我執心,能得心解脫,如是身自作證,如實觀察覺知心無常、空無我的心解脫;或於靜態禪坐,如入三禪具足,捨離憂喜之心行,生法喜心得安樂住;或入四禪,心住平和安詳寧靜,住受捨安穩清淨不動之地!… 第十三階至第十六階是法念處的修習善學… 有了前面身受心三念處的修習,漸次善學能如實觀照覺知,又能漸次味患離止息調伏心行身行,故於日常生活一切行事中,修習法念處,於法法中如實觀察其無常苦空無我的本質;於憂悲惱苦的生滅中,如實觀察其集滅法,故於五陰如實見無常變異、苦空不堅實的本質,如是真實修入空心三昧;又於色聲香味觸法六塵相,斷其執著真實入無相心三昧;又於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斷其所有貪瞋癡相,真實入無所有心三昧;如是入無諍三昧,滅一切行,究竟苦邊,入寂滅解脫界,故於法念處的修習善學,當於四聖諦現觀中,如實體證緣起法,於法法中隨法行,以正念正知的觀照自覺,只見緣起緣滅,不復見我,如是活在當下,修在當下,依遠離、無欲、滅向於捨,法法轉向涅槃!… 註:四念處…所謂心外求法,即是外道,四念處內觀禪修能真實內觀到五陰身心本質,乃真正的心地法門。… 身念處…身根起身識的作用的感覺,以及鼻端的出入息為念住所緣內觀,培養正念正知的如實觀,最後如實觀照此身為地水風火四大因緣所和合組成,修正身見是我的錯誤觀念,以及啟動八觸十功德,並非只是觀身不淨的簡易舊說法。… 受念處…情緒感受為所緣,包括喜怒哀樂躁鬱恐憂悲惱苦爭嫉妒慢斥慳等,涵蓋一切由稱譏毀譽利衰順逆引起的煩惱、逼迫感、驚怖感、貪瞋癡等心行,如實內觀觀照止息,如實體會諸受是苦,是如何的涉入我見而引起煩惱,由是離欲無我而生明覺,不只是過去只有觀受是苦的說法而已,而不知如何如實作觀!…… 心念處…以想、思、決意、信念的認知為所緣,尤其是貪瞋癡害覺想思為所緣,也包括不貪不嗔不癡無思無緒的清淨心的如實覺知,令心自起法喜修得清淨梵行,現起安樂穩定的清淨心,如實體會貪瞋癡的生起,來自誤認心就是我的我見,如實體證心非我、非我所的真實,可得心解脫。此即心地法門,如實自知本心,並非過去只是觀心無常這樣簡單的舊說法而已。…… 法念處…動態修習則以日常生活每一法每一行事為所緣,他涵蓋心想、情緒感受、身行口行等,即就每一行事時,每一法的因緣的生滅變異做如實觀,訓練以無我見的看戲者如實觀照,隨正因緣而處理每一行事,如是於法念處做到只見緣起緣滅,不復見有我,真實體會諸法無我的法印意境,如是於法念處,包括一切法從五陰六入處而生,一切法皆有其緣起的集滅法則、生滅法則,以及修證諸 行無常,諸受是苦、諸法無我、寂靜涅槃四法印的道法。而於靜態禪坐中,若有六識塵境或影像,或香氣,或樂音,或某口味道出現、增強、減弱、消失等;或於身心正受為五蓋所纏生起及滅去等,於此法念處,皆要訓練至能如實覺知,方能進入斷、無欲、滅三解脫界。(續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