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2月25日 星期三

四念處之受持總論(4)…四念處之彼彼相潤與四聖諦相應說

四念處之受持總論(4)…身念處之四念處與四聖諦相應說 四聖諦的四念處總說:…苦集滅道味患離如實觀察思惟五陰…阿含正法印社團…… 1. 聖諦身念處目的乃在破除身是我,是我所的錯誤觀念,及對身體的執著欲貪!如實知此身是四大地水火風所和合組成,並無有 一個永遠不變的我存在!於身念處修習中,如實體會無常故苦,於欲貪求不得體會集諦,於五蓋漸減,妄念漸少,體會滅諦,於集滅道跡如實顯現八正道!如實觀受有苦受、樂受、不苦不樂受之別,指情緒感受之內觀!三受各有其集滅因緣,如觸因緣、覺因緣、欲因緣等!根對塵,根塵識和合生觸,觸集是受集,落入自我主觀的想,生起合意不合意的覺,即引起此三受,如實觀察五陰三受皆是因緣生滅法,苦空無常無我的本質!於此六受身,受之集滅、味患離、滅道跡如實知! 如實覺知起心動念的種種念頭,與清淨的心境,特別是會生起煩惱苦的貪瞋散亂的念頭,漸捨離心是我的錯誤觀念,如實知五陰無常苦空無我之本質,想陰亦是因緣集滅法!於此六想身、六思身,心想之集滅味患離,滅道跡如實知,正念護心,正定一心!六入處所執取法,四念處結所繫法,以及由五蓋惡法的如何集起滅去,如實內外觀察中,隨順無常觀,生滅觀、無我觀、無欲觀、滅觀、捨觀!於一切法行中,只見緣起,不復見我,隨順中道行!於十二緣起法如實知,法之集、法之滅、法滅道跡如實知!而於四念處法,行事諸法之集滅,味患離滅道跡如實知,如是自緣起法中體證四法印(諸行無常、諸受是苦、諸法無我、涅槃之寂靜),見法入法得法隨法! 2. 細說身念處的四聖諦相應: ○1.由身念處第一階至第四階,如實體會無常生滅現象,如實覺知呼吸的長短粗細冷熱喘促不適變化,四大特色的變化,或色身間是否起煩躁鬱悶酸痛拘攣緊繃重著抽搐冷熱等強弱、生住異滅之現象,如是如實體會觀察思惟「無常故苦」的苦聖諦! ○2.由有所求而求不得,或非所求,所謂欲令如是,不欲令如是,在身念處四階中,結果非所願,不能達到目標,生起煩躁,灰心的苦集起,如是體會苦集聖諦;亦如實觀察思惟苦的集起因緣從何而起,如實知苦皆有其因有其緣,如是體會因緣集法! ○3.在身念處修習中,自覺知妄想妄念愈少,五蓋惡法的生起越來越少,甚至降服五蓋,獲得短暫的寂靜,心身輕鬆,如是體會到苦滅聖諦;亦如是觀察思惟體會色身種種不適變化的消除滅去,如實體會其因緣滅法,甚至如是體會苦故無我,即苦滅聖諦! ○4.在身念處修習中,正念正知愈強愈明,身心鬆柔平靜,方法正確,身心平靜輕安善柔正定,如實顯現八正道的苦滅道跡聖諦! 3.細說聖諦身念處的四念住…開放六根,如實正觀所引起的四念處.… ○1.身念住:身念處四階的禪修或身識身觸身行的如實觀察,培養正念正知,如實觀察身行身識姿勢等的生滅變化,如酸痛與行住坐臥的變化,包括四大十二特相身識的變化,此是身念處!… ○2.受念住:身念處四階的禪修或身識身觸身行的因緣,引起情緒感受,入聖諦受念處如實觀!如病苦酸痛引起情緒變化或階段進步的停滯而引起情緒時,即可以此情緒為所緣內觀受念住。… ○3.心念住:身念處四階的禪修或身識身觸身行的因緣,引起種種的思想,觀念想法,入聖諦心念處如實觀!如身行病痛引起心境的變化及種種想,此可入心念處內觀。… ○4.法念住:身念處四階的禪修或開放六根生一切法,如實無常觀、生滅觀、緣起觀、無欲觀、無我觀、滅觀捨觀,入聖諦法念處如實觀!如上身行引起身受心法如實觀生滅法、集滅因緣法,姿位有變化,酸痛情緒有輕重生滅變化,心境想法認知有變化,此法念處! 4.四聖諦與七覺支交相運用的禪修法要: 現觀四聖諦有現觀上法的饒益(見四聖諦之現觀與無漏思惟篇,不另贅述);正觀五陰有從如實觀察思惟到如實覺知苦故無我的學道跡;正念正知的自行增上修持,有其淨化此心,定靜平常心的法益;行持三增上學各有其淨諸眾生心,度憂悲於煩惱的法益;七覺分有其綜合檢驗修持驗收成果正確與否的作用;換言之,七覺支的運行法要,它的擇法覺分從正面方向,懂得要領方法,觀念正確,積極精進邁向目標,努力有收穫,喜樂覺支跟著會出現;; 四聖諦則從反面的問題煩惱出現時,找出問題原因,用最佳方案來解決原因,滅除原因,恢復到正道上,繼續進道上昇! (五)安般念身念處之四念處: A.現境…身念處之四念處:我在修習身念處第一階至第四階,以入出息為所緣,以鼻身根、身識、出入息而知息出入;以身根、身識而知四大十二特相(風大推動支持、火大熱與冷、水大黏濕與流動、地大輕重粗細軟硬)此所緣為四大。 1.內身身觀念住:我繫念在鼻身端或鼻身識,如實知息出入,息入我知息入,息出我知息出,故此是觀內身如身念住;同理繫念在身根身識而觀察覺知12特相亦如是。 2.外身身觀念住:我繫念在鼻息,如實知息入息出,息入我知息入,息出我知息出,故此是觀外身如身念住。息相對於鼻身是外身。12特相乃相對於身識之被覺知亦為外身。 3.內外身身觀念住:我繫念在根塵識和合之鼻觸,風息對鼻身之接觸,如實知息入息出,息入我知息入,息出我知息出,此如實觀察覺知,為是觀內外身如身念住。現實上,12特色仍是透過身根的感覺神經而覺知,故與身識、身觸實難以區分得很分明,容易 變成概念想像。 4.觀受如受念住:鼻身、息、鼻識三者和合生觸,觸而生受想思,故有息入息出的覺受、苦受、或樂受或不苦不樂受,如得身與息之鬆柔舒暢,則起樂受。或身識覺知身之酸痛麻痺而引起身心三感受,如是觀得覺受觀念住。 5.觀心如心念住:呼吸的覺受是否順暢舒暢?還是悶塞不暢?如是苦受有否起瞋念惡語想?若是樂受有否起貪念想?若不苦不樂受是何心念呢?有否起妄想妄念而起瞋念?若得身之鬆柔舒暢,是否起貪想?如是觀得心念處。 6.觀法如法念住: 以呼吸為所緣此事,有屬身受心法的一切法,有眼對風息的虛空,耳聞呼吸聲,鼻嗅息氣味,身觸息粗息細冷熱,如是生起善法,欲惡不善法,如是可觀得身受心法四念住一切法。如是可觀生滅法,集滅法如實知。然後心與無常想俱行,正念正知依擇法覺分,依遠離,依無欲,依滅,向於捨,依精進念念轉趣涅槃,如是具足七覺分修習法念處。 B.身念處的四念處…正觀四念處喝茶解渴實例: 1.現境:我口渴了,桌上放著我已裝滿茶水的茶杯,故我端取茶杯喝茶來解渴…此是身念處。 2.內身身觀念住:我口渴,我知我口渴,此是口腔身根身識而知口渴,故是觀內身如身念住。 3.外身身觀念住:看見茶杯、茶水,我知我看見茶杯茶水,茶杯是外境、故是觀外身如身念住。 4.內外身身觀念住:我端茶水來喝,我知我端取茶杯喝進茶水,此是根塵識觸全程如實觀察、故為觀內外身如身念住。 5.觀受如受念住:喝下茶水令我覺受苦受,或樂受,或不苦不樂受,如是觀得覺受觀念住。 6.觀心如心念住:若是苦受有否起瞋念惡語? 若是樂受有否起貪念想?若不苦不樂受是何心念呢? 如是可觀得心念處。 7.觀法如法念住: ○1.端茶杯喝起茶水此事,有屬身的六入觸,所觸如眼對茶水杯,耳聞取喝茶水聲,鼻嗅茶水香,舌嚐茶水味,身觸取喝覺,意覺知取喝之意想等,六入處生一切法之意。如是可觀得身受心法四念住一切法。 ○2.於六入觸所觸,是否生起五蓋欲惡不善法是否生起內結?如是於法念處觀善法惡法,如是觀生滅法,集滅法,受想心法如實知。 ○3.是否心與無常想俱行,依遠離,依無欲,依滅,向於捨,念念轉趣涅槃,如是具足七覺分修習法念處。 8.如是修習四念處,依於正念正知之念覺分,再於擇法覺分分別選擇善惡法,精進努力修習四念處,依遠離、依無欲、依滅、向於捨,念念轉趣涅槃,如是具足七覺分修習法念處、四念處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